歐柏觀察丨互聯網分化發展,2020我們該如何抉擇?
從1994年,中國接入互聯網以來,互聯網發展已近30年的時間,從人與人的互聯、人與物的互聯到物與物的互聯,行業產業化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新高地。尤其在我國目前仍以工業為主,工業互聯網近年受到了更多的關注。
工業互聯網碰上產業互聯的發展要求,呈現了哪些趨勢可供我們參考呢?
01
產業互聯目前的發展走向了智能制造和數字供應鏈
用效率驅動來實現可持續增長,一方面在底層,實現生產車間的智能化,無人自動化生產,通過數據對生產流程和工藝進行優化;
外部可通過數據和系統集成,建立外部協同能力,包括產銷、采購和工廠間的協同。產業互聯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已勢不可擋。
02
生產線的柔性化
生產線的柔性化,尤其是消費品行業,服裝、家居、家電等,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和產品快速創新的需求,柔性生產需要將制造過程進行拆分,考驗著企業的創新能力。
工業企業的創新集中在技術的創新,而技術的創新則依賴于人才。
隨著全國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新基建項目開展,工業互聯有了更多的應用層,對工業互聯網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擴大。據2016年12月教育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《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》,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為750萬人,到2025年,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。
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,目前高等院校并沒有專門的本科專業設置,導致就業市場相關行業的人才招聘集中從計算機專業人才中選取。尤其是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以及數據計算及應用方向的人才需求最為旺盛。
當前企業普遍反映:“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,也不是資金,而是人才。”對于歐柏泰克互聯網學院來說,緊隨互聯網發展的步伐,培養符合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,我們已在路上!